沈帥青:防網戀騙子 講心不講金自保

City

發布時間: 2018/10/08 00:10

分享:

分享:

作者Facebook專頁

本港網戀騙案數目大幅增加,受騙者更以受過良好教育人士為主。網上尋愛需謹慎,在未確認他人身分前應保持警覺,以及完全避免破費。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林焯豪昨日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上表示,警方今年首9個月內接獲463宗網戀騙案舉報,數量比去年多約1倍,涉及近4億元款項,估計與人們越趨在網上結識伴侶有關。

本地歷來最大網戀騙案在上月發生,一名女富商被自稱英國工程師的男子騙走1.8億元。警方資料顯示,本地95%的網戀騙局受害者皆是女性,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身為白領、能以英語溝通,而騙徒多數自稱外國專業人士如公司總裁,更易得手。

網戀日趨流行,受害者來自社會各界。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近年接觸到不少針對智障及自閉人士的騙財騙婚個案,例如一名輕度弱智女子在2年間被騙12萬元、及被陌生男子安排假結婚。

受害人或多或少均有一些共通點,科研期刊《網絡心理學、行為與社會網絡》(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2月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網戀騙局受害者中,同樣以中年人(63%)及女性(60%)為主,受害者行事傾向衝動、人際關係較差、容易對陌生人深信不疑,且對騙徒的正面反饋上癮。

騙徒會對受害者進行心理孤立、讓其覺得身邊無人可以依賴,再以甜言蜜語騙財。事主即使在過程中覺得可能上當,亦不願打破網絡情緣的美夢。

金融機構職員多有防騙意識,元朗一名找換店職員上月更曾點醒一名被騙女子,免其損失3萬元人民幣。不少網戀平台如eHarmony,亦大力打擊騙案,鼓勵用戶舉報所謂catfish的虛假帳戶。然而,此類保護措施作用有限,林焯豪指出時下不少人改為在興趣專頁(如追星、運動等)行騙,美國聯邦調查局亦指騙徒可能要求受害者轉至其他平台乃至綫下聯絡,以便避開監管。

香港警方呼籲,市民不應輕信網上結交的陌生人,若被索求金錢,必須先核實其身份。過往曾有人在懷疑受騙時,被另一騙徒假冒警方人員告知騙款已被攔截,需繳付手續費取回,從而再訛一筆。警方強調不會要求市民進行任何金錢轉帳,亦設「防騙易」求助熱線:18222。

部分女性擔憂成為「剩女」,網上擇偶時或降低警覺性,需時刻提醒自己勿滙錢予從未見面的陌生人,更應在平時增擴社交圈子,減少對虛擬世界的甜言蜜語產生依賴及幻想。

如何避免陷入網戀騙局

  • 核實身份:Google等搜尋器皆設有以圖搜圖(reverse image search)功能,將對方帳戶圖片放入搜尋器中便可得知圖片有否出現在其他網站。若對方不斷以各種理由推搪在大庭廣眾下見面,需提高警覺
  • 保護自己:向對方提供不當照片或其他私人資訊,可能令自己被勒索。若對方有意無意孤立自己、讓自己覺得身邊無人可以信賴,亦需謹慎
  • 切勿談錢:無論對方因何種理由向自己要錢,在未見面前皆不宜借出。對方若是騙徒,自會斷絕聯繫

撰文 : 沈帥青